爱德华·约翰逊(Edward B. Johnson)去世,享年81岁,他是参与“逃离德黑兰”救援任务的第二位中情局官员
迪拜,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美联社)——爱德华·b·约翰逊(Edward B. Johnson)去世。1979年,美国驻德黑兰大使馆被占领,爱德华·b·约翰逊作为一名中情局官员与一名同事前往伊朗营救六名逃离的美国外交官。他享年81岁。
几十年来,约翰逊的身份一直不为公众所知,在CIA同事安东尼奥·“托尼”·门德斯(Antonio“Tony”Mendez)出版了一本讲述这次行动的书后,人们只知道他的笔名“胡里奥”。2012年奥斯卡获奖影片《逃离德黑兰》(Argo)由本·阿弗莱克(Ben Affleck)执导,并由他主演。
然而,在弗吉尼亚州兰利中央情报局总部的一幅画中,约翰逊的存在得到了不为人知的承认。2023年,中情局在一个播客中透露了约翰逊的身份,强调了该机构解救躲在加拿大驻德黑兰大使官邸的外交官的工作。
“和这六个人一起工作——他们都是新手,”约翰逊在播客播出的一次采访中回忆道。“这些人没有接受过向当局撒谎的训练。他们没有被训练成秘密的、难以捉摸的人。”
美国中央情报局(CIA)周一告诉美联社(Associated Press),约翰逊8月27日在弗吉尼亚州的睡梦中因肺炎去世。
该机构在一份公开声明中说:“埃德的遗产将继续激励那些世世代代走在兰利大厅里的人。”
他的家人在一份声明中对他表示敬意,称他的工作“在情报部门的走廊里低语”。
他们说:“他既是一个普通的邻家男人——丈夫、父亲、祖父、兄弟、叔叔和朋友——又是一个非凡的国家特工。”
约翰逊作为间谍的职业生涯的许多细节仍然模糊不清,因为公众对他的了解大多来自CIA的播客“兰利档案”(the Langley Files)。约翰逊的昵称是Ed,他描述了自己在美国陆军当步兵后加入中情局的经历。他在大学里学习法语,在古巴和波多黎各朋友的陪伴下学会了西班牙语,后来在沙特阿拉伯教英语后学会了阿拉伯语。
他去过埃及和约旦,在被中情局聘用之前曾在索邦大学(Sorbonne University)学习。他的家人说,他在巴黎遇到了他的妻子艾琳(Aileen)。
“这是在有了在中东的实地经历、教育经历和语言发挥作用之后……我被认为是一个很好的候选人,”约翰逊说。
人质危机发生时,约翰逊在中央情报局海外技术服务办公室工作。1979年11月4日,伊斯兰学生越过美国驻德黑兰大使馆的围墙,事件由此开始。虽然最初计划像之前的风暴一样静坐,但很快就变成了一场持续444天的人质危机。
然而,六名美国大使馆工作人员在混乱中溜走了。他们最后来到了加拿大大使肯·泰勒的家中。在美国总统吉米·卡特同意这个后来被称为“加拿大劫案”的计划之前,有几个计划来了又去。这个计划让这些官员假扮成加拿大电影摄制组的一员,为一部假冒的《星球大战》电影《逃离德黑兰》寻找拍摄地。
持有加拿大护照的门德斯假装是爱尔兰电影制片人,而约翰逊是“代表我们制作公司表面上的南美支持者的副制片人”,门德斯后来在一份中情局内部文件中回忆道。他形容约翰逊在与苏联的冷战期间有“相当丰富的逃亡经验”,但没有详细说明。
1980年1月25日,他们在德黑兰着陆,最后用当地地图试图找到加拿大大使馆。他们最终来到了瑞典大使馆——就在美国大使馆对面,有武装学生在那里巡逻。一名当地的使馆警卫听不懂他们的话,因为两人都不会说伊朗的波斯语——这是中情局有意识的决定,以免引起怀疑,因为他们的波斯语专家可能会被认出来。
这时,一个学生革命者走了过来。随着谈话的进行,他们意识到这个学生在国外学习了一年之后会说德语。约翰逊最终从这名学生那里得到了书面指示,这名学生甚至为他们叫了一辆出租车,并拒绝给小费。
约翰逊说:“我必须感谢伊朗人,他们是指引我们找到正确方向的灯塔。
这些人最终找到了这六名美国人,为他们提供了剧本、道具、假历史,并训练他们如何伪装成一个电影摄制组。约翰逊和门德斯为护照和出境单做最后的准备工作,这幅画描绘了CIA总部的场景。
约翰逊回忆说:“我认为我们所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让他们相信,你可以做到,你可以做到,就这么简单。”
1980年1月28日,中央情报局官员和六名美国人乘坐瑞士航空公司的航班安全离开德黑兰。约翰逊和门德斯都因为这次行动获得了中情局的情报之星,这是中情局对英勇行为的第二高奖励。他的家人说,他于1995年从中央情报局退休,当了一名承包商,同时对摄影产生了兴趣。
他的家人说:“尽管全世界都在庆祝他的英雄主义,但他仍然是一个幽灵,一个默默无闻的人物。”几十年来,他的身份一直是严守的秘密。直到他生命的黄昏,他才终于从阴影中走出来,成为他自己的传奇。”
约翰逊于1943年7月29日出生在布鲁克林。他的亲人说,他的妻子、五个孩子、九个孙子、其他家人和朋友都健在。
在“逃离德黑兰”救援行动后的几十年里,人们对中情局在伊朗的行动有了更广泛的认识,尤其是1953年中情局领导的政变,推翻了伊朗总理,巩固了巴列维国王的统治。这一行动点燃了1979年伊斯兰革命的导火索,以及随后德黑兰和华盛顿之间40多年的敌意。
这段两集的播客披露了约翰逊的身份,一位中情局历史学家称1953年的政变是该机构在全球范围内促进民主的“例外之一”。
版权所有2024年美联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本材料不得出版、广播、重写或重新分发。
对这篇文章的评论
0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